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,耳朵或头部感知到声音的现象,如嗡嗡声、蝉鸣声、铃声等。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以下是常见原因、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:
听力损伤
长期暴露于噪音(如耳机音量过大、工地环境)或年龄增长导致的听力退化(老年性耳聋)。
突发性耳聋也可能伴随耳鸣。
耳部问题
耳垢堵塞、中耳炎、耳硬化症、梅尼埃病(伴随眩晕)等耳部疾病。
全身性疾病
心血管问题: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可能导致搏动性耳鸣(与心跳同步的“咚咚”声)。
其他疾病:贫血、甲状腺功能异常、糖尿病、颈椎病等。
药物副作用
某些抗生素(如庆大霉素)、抗癌药物、阿司匹林(大剂量使用)可能引发耳鸣。
神经或精神因素
压力过大、焦虑、睡眠不足可能加重耳鸣。
听神经瘤(罕见,多为单侧耳鸣并伴听力下降)。
紧急情况:突发耳鸣 + 听力骤降、眩晕、头痛或面部麻木(需排除中风、听神经瘤等)。
持续存在:耳鸣超过一周,尤其单侧或逐渐加重。
伴随症状:耳痛、流脓、视力模糊等。
减少刺激
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,使用耳机时遵循“60-60原则”(音量≤60%,时长≤60分钟/天)。
限制咖啡因、酒精和尼古丁摄入。
改善生活习惯
保持规律作息,睡前可通过白噪音(如雨声)分散注意力。
适度运动(如瑜伽、散步)缓解压力。
针对性处理
耳垢堵塞:勿自行掏耳,需医生清理。
血压问题:监测并控制血压。
医学检查
耳镜检查、听力测试(纯音测听)、必要时做MRI/CT排除肿瘤。
治疗方法
病因治疗:如清除耳垢、调节血压、停用致聋药物。
声音疗法:通过助听器或掩蔽器减轻耳鸣感知。
认知行为疗法(CBT):帮助适应耳鸣,减少焦虑。
使用耳塞防护噪音(如音乐会、施工场所)。
控制慢性病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)。
避免频繁掏耳,减少耳道损伤风险。
若耳鸣频繁或影响生活,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,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。多数情况下,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或避免恶化。
神州鸿声助听器(蒋宅口店)
联系电话:01066174718,01069819299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四区14号楼底商神州鸿声助听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