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听力图选择合适功率的助听器需要结合听力损失程度、频率分布以及个人需求综合判断。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:
横轴(频率):单位为赫兹(Hz),范围通常为125Hz~8000Hz,代表声音从低频(如雷声)到高频(如鸟鸣)。
纵轴(听力阈值):单位为分贝(dB),数值越大表示听力损失越严重。
气导(⭘/×)与骨导(>/<):区分传导性(外耳/中耳问题)或感音神经性(内耳/听神经问题)听力损失。
根据 纯音平均听阈(PTA,500Hz/1000Hz/2000Hz/4000Hz的平均值) 分类:
轻度(26-40 dB):小功率助听器,适用于日常对话清晰但细节(如耳语)听不清的情况。
中度(41-55 dB):中功率助听器,需补偿中频语音范围(500-2000Hz)。
中重度(56-70 dB):中大功率助听器,需覆盖更宽频率。
重度(71-90 dB):大功率助听器,需高频补偿和较大增益。
极重度(>90 dB):超大功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评估。
平坦型听力损失(各频率损失相近):选择全频补偿的助听器。
高频陡降型(如老年性聋):需助听器具备高频增强功能(如移频技术)。
低频保留型(如梅尼埃病):避免低频过度放大,选择开放耳验配。
增益需求:通常为听力损失程度的一半(如60dB损失需30dB增益)。
MPO设置:需低于患者的不舒适阈(UCL),避免声音过大损伤残余听力。
例如:若UCL为100dB,MPO应设为90-95dB。
耳背式(BTE):适合重度以上损失,功率大且可调范围广。
耳内式(ITE/ITC/CIC):适合轻中度损失,隐蔽但功率有限。
RIC(受话器外置式):灵活调节高频补偿,适合高频陡降型。
动态范围窄(如听神经病):需宽动态压缩(WDRC)技术,避免声音失真。
儿童患者:预留10-15dB增益余量以适应发育变化。
单侧聋或不对称听力:考虑双耳验配或CROS/BiCROS系统。
真耳分析(REAR):确保实际耳道内的增益与目标匹配。
言语测试:验证嘈杂环境下的清晰度(如HINT或QuickSIN测试)。
反馈管理:避免啸叫(可通过方向性麦克风或数字反馈抑制)。
案例1:70岁老人,PTA=65dB(高频陡降至90dB),选择大功率RIC助听器,启用移频功能。
案例2:40岁传导性聋(骨导正常,气导60dB),可选大功率BTE,结合骨导助听器。
避免过度追求功率,导致声音失真或不适。
定期复查听力(每6-12个月),及时调整参数。
结合生活方式(如电话会议需求)选择降噪、蓝牙等功能。
通过以上步骤,听力师可科学匹配助听器功率,最大限度改善听损者的言语识别和生活质量。最终选择需以实际试听效果为准。
神州鸿声助听器(蒋宅口店)
联系电话:01066174718,01069819299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四区14号楼底商神州鸿声助听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