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力损失的类型划分主要依据受损部位、程度、持续时间及其他特征,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式:
传导性听力损失
外耳问题:耳垢堵塞、外耳道炎、先天畸形(如外耳道闭锁)。
中耳问题:中耳炎、鼓膜穿孔、听骨链损伤(如耳硬化症)。
定义:外耳或中耳传导声音的结构发生问题,导致声音无法有效传入内耳。
常见原因:
特点:通常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改善(如清除耳垢、鼓膜修复)。
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
内耳损伤:老年性聋(年龄相关)、噪声性聋(长期暴露于噪音)、突发性耳聋、梅尼埃病。
神经损伤:听神经瘤、药物耳毒性(如某些抗生素)、遗传性疾病。
定义:内耳(耳蜗)或听觉神经(听神经)受损,导致声音信号无法转换为神经信号或传递至大脑。
常见原因:
特点:多为永久性损伤,需依靠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补偿。
混合性听力损失
定义:同时存在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(如中耳炎合并老年性聋)。
治疗:需综合处理,如手术修复中耳问题并配合助听设备。
中枢性听力损失
定义:大脑听觉中枢(如颞叶)无法正常处理声音信号。
原因:脑损伤、中风、多发性硬化、肿瘤等。
特点:患者可能听到声音但无法理解语言,传统助听器效果有限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标准,以平均听阈(500Hz、1kHz、2kHz、4kHz)分贝(dB)为基准:
轻度(26-40 dB):难以听清轻声细语或远距离对话。
中度(41-60 dB):日常交流需提高音量。
重度(61-80 dB):需大声说话或借助助听设备。
极重度(>81 dB):仅能感知极大声音,依赖人工耳蜗或手语。
突发性听力损失
72小时内突然发生,需紧急就医(可能由病毒感染、血管病变等引起)。
进行性听力损失
听力逐渐下降(常见于老年性聋或遗传性疾病)。
波动性听力损失
听力时好时坏(如梅尼埃病、中耳积液)。
年龄相关
先天性:出生时即存在(如基因突变、孕期感染)。
后天性:出生后因疾病、创伤或环境因素导致。
单侧或双侧
单侧听力损失可能由听神经瘤或突发性耳聋引起。
病因相关
噪声性聋、老年性聋、感染性聋(如腮腺炎)、药物性聋等。
儿童特殊分类
语前聋:语言发育前(通常<3岁)发生的听力损失,影响语言习得。
语后聋:语言发育完成后发生的听力损失。
听力损失分类的目的是帮助明确病因、制定治疗方案(如手术、助听器或康复训练)。例如,传导性损失可能需耳科手术,而感音神经性损失多依赖助听技术。若发现听力下降,建议尽早进行听力检查(如纯音测听、声导抗)以确定类型和干预措施。
神州鸿声助听器(蒋宅口店)
联系电话:01066174718,01069819299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四区14号楼底商神州鸿声助听器